敦煌“置换”城市水源地 将改变城镇用水全部提取地下水

中新社甘肃敦煌5月4日电 (记者 南如卓玛)敦煌市水务局4日披露,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敦煌地下水位下降了近12米,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将导致绿洲萎缩、绿地减少、月牙泉面临干涸危机。对此,敦煌市已全面启动城市地下水源地置换工程。

3月下旬,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名城甘肃敦煌天气晴朗,鸣沙山下花红柳绿、春光明媚,李广杏花含苞欲放,路边吐绿的垂柳随风摇曳生姿。连日来,敦煌著名风景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日益喧嚣,大批游人踏青赏花,呼吸新鲜空气,饱览体验独具特色的大漠春光。 王斌银 摄
资料图: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名城甘肃敦煌天气晴朗,鸣沙山下花红柳绿、春光明媚,李广杏花含苞欲放,路边吐绿的垂柳随风摇曳生姿。 王斌银 摄
  该工程将改变敦煌市现有的城镇全部提取地下水的供水模式,把敦煌市除阳关镇外所有城区及乡村的主要生产生活、第三产业供水水源由地下水置换为党河地表水。

  敦煌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年平均降水量42.2毫米,蒸发量2505毫米。“干旱、沙漠、戈壁”是外界对于敦煌的刻板印象,而“水”也是始终萦绕这座旅游城市的“心头事”。

  敦煌市水务局工作人员冉铁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受敦煌地区垦荒造田、抽水灌溉,以及周边植被破坏,敦煌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敦煌绿洲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若持续从地下取水,将面临绿地越来越少、沙漠加速向绿洲“侵袭”的威胁。

  因“缺水”,国家5A级风景名胜鸣沙山的月牙泉也曾遭遇“干涸危机”。冉铁说,月牙泉是敦煌地下水的“露头”部分,也是敦煌生态健康状况的“晴雨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持续萎缩的月牙泉存水量降到“泉中干涸见底,竟可走人”。

  “保护敦煌地下水迫在眉睫。”冉铁说,如果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将导致树木根系缺乏水分而枯死,植被减少,库姆塔格沙漠会向敦煌绿洲“步步逼近”。敦煌绿洲生态如若恶化,还会危及莫高窟的“存亡”。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应急项目的实施和月牙泉恢复补水工程,素有“沙漠第一泉”之称的敦煌月牙泉“转危为安”,暂别“消亡危机”。

  2018年,敦煌市启动了地下水源地置换工程。该工程总投资2.6亿元人民币,计划新建取水口1座,沉沙池1座,净水厂1座,输水管线43.8公里。设计年供水量1868万立方米,净水厂日最大处理能力为8万立方米,至2030年,可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1682万立方米。

  目前,该工程一期输水管道工程已开工铺设,计划2019年底投入试运行。运行后,敦煌农村和城市生活用水及游客用水将全部停止从地下取水。(完)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