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的鱼儿正游得欢畅。在贺兰县新华村现代渔业示范园区,成片的光伏发电板将水面遮得严实,鱼儿在光伏板的荫蔽下畅快地觅食;在新明渔业科技示范园区,负责人王旭军用指尖在手机上轻轻一点,池塘里的鱼苗就能获得足够的氧气;而在稻渔空间,鱼虾穿梭于禾苗间,为禾苗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肥料……
银川得黄河自流灌溉之利,湖泊湿地星罗棋布,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依托独特而优越的自然禀赋,银川推动适水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水产结构、养殖技术、养殖模式等方面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了全市水产养殖业走向绿色高效优质发展之路。
创新模式焕发行业生机
5月阳光炙热,贺兰县养鱼人吴建平却给自家的鱼儿打造了一个荫凉的家,他在上百亩的鱼塘里,竖立了成片的光伏发电板,虽然阳光刺眼,但光伏板下的水面却被笼罩在荫蔽之下,远远泛起粼粼波光,不时还有鱼儿跃出水面。这种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独特的“渔光一体”模式,不仅让空间和效益实现最大化,还能生产出清洁能源。
让传统养殖业和光伏发电实现“混搭”,吴建平的创新想法也换来了良好的效益,据了解目前光伏发电年收入能达到2000万元,再加上水产养殖、有机水稻、垂钓观光等项目,园区一年经济效益超过了5000万元。
如果说吴建平的想法是实现效益最大化,那么另一位养鱼人赵凯则是希望实现生态化养殖,他引进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构建稻渔共生互促系统,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在自家的稻田里放入鱼虾蟹,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提升稻田产品质量安全,在提高有机水稻品质的同时,节省有机稻田肥料成本,增加了水产养殖收入。
“渔光一体”“稻渔空间”等创新模式,是我市近年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益探索,帮助水产养殖业由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据悉,目前全市共选点建设生态陆基渔场15个,面积5000多亩,“以渔排碱”“稻田鱼池生态循环”“稻田、鱼池、循环水养殖复合循环系统”等绿色、循环、高产养殖模式已在我市推广开来。
融入科技玩转智慧农业
5月24日上午,夏日炎炎,新明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内空旷宁静,偶有鸟鸣声从头顶传来,这里虽然是一处水产养殖基地,却鲜见养鱼工人。
其中奥秘都在园区负责人王旭军的手机上。点开APP,就能看到鱼池水温、溶氧含量、水的PH值、水浊度、饲料投放量……以前需要人工喂养的每一道程序都能实现远程遥控。“电脑和手机数据显示鱼塘溶氧量偏低,会自动打开增氧设备。”在王旭军的指引下,记者发现园区内各个鱼塘边上都安置了自动投饲机,鱼塘底部也安装了探头,水面各处还有形状多样的增氧机,“这些都能远程遥控,根本不需要人力看管。”
三年来,王旭军的智慧养殖给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不仅节水30%,人力成本也减少了50%,鱼产品的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
王旭军的成功实践是顺应“互联网+”的新型业态成果,近年来,银川市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打造“智慧农业”体系,其中水产养殖通过安装水质远程在线监测系统、无线传感技术,实现水质实时监测、远程增氧,手机遥控饲喂等,有效提升水产品品质,节省人工。
优化结构应对疲软市场
刚过5月,贺兰县晶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高长城就忙得停不下来,来自兰州、西宁、敦煌的鱼产品订单让他应接不暇,这得益于他去年新引进的加州鲈鱼、南美白对虾等新品种。
“这几年全国的水产市场价格疲软,不养一些名优特品种,很难卖出好价钱。”于是高长城找到了当地农牧部门水产站的技术人员,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检测后,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同时结合以往的养殖经验,高长城对水温、光照、氧气、饲料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调整,开始养殖鲟鱼、梭边鱼、鲈鱼、南美白对虾等多个品种,今年效益明显。
高长城的经历并非个例,为改变养殖困境,增加渔民收入,近年来,我市逐步调减结构性过剩的养殖品种,增加名特优新品种养殖面积,2017年全市组织调运名特优水产苗种500万尾,推广斑点叉尾鮰、泥鳅、丁桂、鲟鱼、南美白对虾、鲈鱼等6种名特优水产苗种,其中,南美白对虾设施养殖39万平方米,福瑞鲤、中科三号等大宗水产品新品种8万亩,有力地推动了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目前全市适水产业已形成了池塘养殖、大水面养殖、立体养殖、生态养殖的新格局。
注重创新、依托科技、打造品牌、丰富生产……这些成功实践正是银川市多年来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银川市养殖总面积21.65万亩,其中名特优新品种主养面积8000亩,稻蟹生态种养面积2万亩,工厂化设施养殖面积17.27万平方米,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7.22万吨,渔业总产值9.3亿元,水产品人均占有量35公斤,居西北地区首位,在满足本地区市场供应的同时,产品80%远销西藏拉萨、甘肃兰州、张掖、青海、内蒙古等周边地区,成为西北最大的商品鱼集散地,银川蹚出了一条高产、高效、优质、生态的现代水产养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