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整体阅读唤醒心中千江之水

千江有水千江月,千江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个性。我把它带入大语文观下专题性整体阅读与写作中来,就是要说,学生的心中有千江的阅读之水,才能孕育出光照后世的精神明月。

语文课堂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向培养“智慧者”,而这智慧者的“摆渡人”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因此,教师要在学生阅读时给出一些恰当的方法,使他们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智慧转换。

专题性整体阅读的方法就是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以阅读促写作,让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核心维度取得更大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在课堂实践中,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胸有一人照乾坤。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在教读课文时,对作者的简介往往一笔带过。学生对名家的认识只停留在一张“名片”或一个名字上,而要将其变成鲜活的写作素材很难。如今的专题性整体阅读,对作者采取的是“集装箱式”介绍,以专题人物沈从文为例:过去整个高中阶段只有一个学期学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节选,每次学生学习都是从作者简介开始,对作者、对小说中人物的理解总是支离破碎,没有整体的概念,而专题性整体阅读读本把初高中阶段必学的篇目和需要了解的篇目系统整理到“文心清如水,笔底自从容——沈从文专题”中。教师围绕作家和作品,注重当代文化参与,设置开放性研究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个性化解读,让学生在语文的广阔天地里自由奔跑,汲取素养。这样一来,沈从文就成了学生写作素材运用时一个最熟悉的人,不管是他“星斗其文”的苗乡风情、凤凰传奇,还是他“赤子其人”的卓尔不群、真诚人生,都可以成为立德树人、涵养品格的经典素材。于是,整体阅读就与学生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而这部分内容在2017年全国卷1的高考作文中,在向外国朋友介绍美丽乡村时已经得到了体现。

第二,匠艺如神变化生。当一种专题性整体阅读思维形成后,教师就可以触类旁通,自由地给学生提供阅读与写作的范本了。在日常写作训练中,我们借鉴专题性整体阅读的做法,面对同一个主题开展群文素材阅读,在学生写作之前提供大量阅读材料:线上的、线下的、名家的、草根的,不同作者、不同角度、不同风格去阅读,从中提高语言、思维、审美、价值判断、谋篇布局等能力,并学会举一反三。在这种理念指引下,一篇篇情感充沛、材料丰富、立意深刻的作文就生成了。然后,教师又可以运用课前演讲、班刊等方式推介这些学生的作文,并为学生用简书、美篇等创建不同的公众号,搭建写作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读促写,实现专题性整体阅读的终极目的。

第三,细雨湿衣看不见。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基于此,专题性整体阅读立足于语言的品读和语用的训练。读余映潮、王君、肖培东等特级教师的整合课例时,我发现每一节课出现最多的引导语是:“请大家自由朗读”“大家一定要紧扣关键词句来品析”“请大家在字里行间去寻找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多文本阅读的终极目的是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运用语言去表达。不难发现,把学生引领到语言的洪流中“潜泳”,是实现多文本教学目的的必要途径。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凸显。因为固定时间内阅读量的增大,学生只有充分研读文本,才能获得语料的积累、方法的习得、思维的训练,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永远不要忘了语文的根本,先“语”才能后“文”,脱离了真阅读、深阅读的整体阅读,依然是“一场语文的狂欢”,读完之后剩下的还是“一地鸡毛”。

总之,教师要用整体阅读唤醒学生心中的千江之水,唤醒他们对语文的持续之爱,孕育出浓厚的生活烟火,点亮照耀尘世的精神火炬。如此,这边是厚实的文本,那边才是思想深邃的人生!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