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一到,大战即起。这里的“大战”说的不是已近尾声的世界杯,而是饮料厂家们的商战:各种茶饮料、可乐、功能饮品的广告纷纷霸屏,骄阳火热下的明星畅饮画面着实让人看得爽快。不过,初具健康知识的消费者已经不那么在乎口感的好坏,尤其做父母的,拽着流连在饮料摊位前的孩子往家奔:“看什么看!给我回家喝白开水去!”
看到这一幕,笔者不禁回想起十几年前全国各种“概念水”大爆发的场景。那时笔者正在一家健康类媒体做编辑,保健品厂家几乎要把报社的门槛踩破,一会儿吹嘘离子水能治大病,一会儿宣扬酸碱水能助长寿,大把大把的钞票拿出来抢版面发广告,报社为了生存,有时也不辨良莠……但在记者出去采访时经常被正规的营养科医生训斥得七荤八素:“你们报社净登些什么广告!那都是忽悠老百姓的伪科学!”随着广告立法和审查的加强,这一类广告终于渐渐销声匿迹,只是不知道有多少慢性病甚至疑难杂症患者花了大把的钱只灌了个“水饱”。
炎炎夏日,这期的“叙诡笔记”,我来跟您聊聊古代笔记中那些神通广大的“奇异水”。
一、神水:喝泡澡水长命百岁
水作为生命之源,受到人类的崇拜是必然的事情,这一点中外皆然。
《坚瓠集》
古代笔记中的水,被神话为辟邪而又能治病的“神物”。清代褚人获所著《坚瓠集》中指出:如果旅客“出行舟楫及旅店中”,怕被劫匪或强盗下了迷魂香,可以“夜卧贮清水一盂,则闷香无効”。如果某地遇到瘟疫,一场大雷雨“亦可消止”。有个县令审讯一位作奸犯科的妖道,那妖道不知施了什么法术,虽然各种刑具尝了个遍,但脸上毫无痛苦之色,更是不肯招供,一个老吏教给县令,含了清水走到妖道面前喷之,又用县印照之,妖道的“金钟罩铁布衫”立时被破解,“一讯吐实”。至于治病方面的记录,更是不胜枚举:《茶余客话》中写“眩晕者,饮蒿头水则否(治愈),甚验”;《浪迹丛谈》中写治疗眼病的:“凡目疾初起,用清净开水以洁净茶杯盛之,用洁净玄色绢布乘热淋洗,后水浑浊,再洗,及至水清无垢方止,如此数次愈合,水内并不用药,故曰天然水也。”
《五杂俎》
明谢肇淛所著《五杂俎》对水与健康的关系说得更加分明:“轻水之人,多秃与瘿;重水之人,多肿与;甘水之人,多好与美;辛水之人,多疽与瘗;苦水之人,多与偻。余行天下,见溪水之人多清,咸水之人多戆,险水之人多瘿,苦水之人多痞,甘水之人多寿。滕峄、南阳、易州之人,饮山水者,无不患瘿,惟自凿井饮则无患。山东东、兖沿海诸州县,井泉皆苦,其地多碱,饮之久则患痞,惟不食面及饮河水则无患,此不可不知也。”这些话就算放诸今天,也是相当有科学道理的。
在古代一些可怖罪案中,也可以看到人们对水的迷信。清代慵讷居士在笔记《咫闻录》中写:宜良山上本有一座废寺,有位姓邱的道士“募缘创修祖师殿”,把这里改造成了一座道观,带着自己的徒弟在这里住了很多年。“殿前峭石奇峦。异草怪木,冗杂菲萋。”有两个小孩经常在山门外游戏,邱道士每次都给他们俩一些果子吃,“久而渐熟”。有一天,邱道士携带鲜桃数枚,放在香几上,然后躲在大殿的角落里。“一小儿在门外窥见,遽入殿中”,想要偷桃子吃,谁知手还没摸到桃子,已经被邱道士从后面一把抱住,捂住口鼻带到后厨,把孩子的衣服扒光,“用水洗净,置入大锅内,上用木盖,压以大石,使不走气”,然后在锅底下点上火,让徒弟看着锅,千万不要掀开盖子,“我将上山,俟我回来食用之”。
《咫闻录》
邱道士走后,徒弟心里犯开了嘀咕,“思出家人时以行善为本,今道长如此残忍”……正在矛盾纠结之时,锅内的水越来越热,里面的小孩子“在锅内叫号”,徒弟更加不忍,“心欲放之,又念道长平日法戒甚严,不敢违令”。这时孩子的惨叫声越来越小,徒弟实在按捺不住,“开视之”,只听一声巨响,小孩子从锅里跳将出来嗷嗷叫着逃跑了。这时邱道长回来了,见人去锅空,气得大骂徒弟,说那小孩本是千岁人身成的精,喝了泡他的水可以长命百岁,现在全砸了。而在徒弟看来,还是赶紧逃命要紧,不然官府就快该找上门来了。
二、洋水:一杯下肚倾家荡产
如果说邱道士把小孩的洗澡水当成人参泡水,妄图喝了一生无病,只是某种愚昧迷信的话,朱翊清所著《埋忧集》中记录的自己亲眼得见的杨道士,乃是不折不扣的骗子。
“往时郡中有杨道士者,故府小吏也,善以禁咒疗人疾,有延之者,辄往。”朱翊清曾经在钮氏家中做教书先生,钮氏的第三个儿子突患急病,奄奄一息,请来的很多医生都束手无策,有人便建议请杨道士来。杨道士赶到钮府后,让人抓来白色雄鸡一只和水一斗,来到患儿面前,“具香烛,口中喃喃咒”。良久,他突然砸碎了雄鸡的脑袋,往半空中一抛,等死鸡掉落在地上,他看了半天说:“这病还有的救!”然后把那斗水递给钮氏说:“这水是有治病功能的神水,你的儿子要想活命,就把这水喝下去。”
那孩子自从生病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溲便久闭,勺饮不纳者数日矣”,就是没有排大小便、什么都灌不进嘴已经好几天了。听到杨道士这句话,忽然好像从梦中醒来,在家人的搀扶下慢慢坐起,把那斗“神水”一饮而尽,然后倒头继续昏睡,到半夜再一次醒来,“遗溲盈斗”。中医最讲求一个“通”字,“痛”乃不通,一通百通,于是全家都兴奋极了,认为孩子喝了神水终于有救了。杨道士愈发得意,说孩子生病乃是冤业,得做法扫孽,于是招来一大批道士,聚在钮氏家的院子里,“满堂钲铙鼎沸,旁列烛笼鼓十,烂若白昼”,这个热闹劲儿就甭提了。杨道士披头散发,仗剑升坛,正要禹步作法,忽然钮氏家老仆自内奔出道:“三少爷已经断气,你们赶紧散了吧!”杨道士及一班同伙一听都傻了,“仓皇间,堂上灯火皆灭,阒无人矣”。一出神水治病的闹剧就这么收了场。
《萤窗异草》
比“神水”更坑人的则是“洋水”。长白浩歌子所著《萤窗异草》中写一事:“宁波城隍庙中有设肆占卜者”,名叫申上达。申上达算卦很灵验,积十余年而赚钱无数,财甲一方,一妻一妾都年轻貌美。有一次,有个外地的富绅远道而来请他算卦,申上达算后说:“这一卦始凶终吉,得好好谋划,才能人财两得。”来人大悟道:“我的妹妹嫁给一郡绅,那郡绅病重,舍妹想要离他而去,如果现在走,恐怕就得不到郡绅的分毫遗产了!”然后匆匆离去,两个月后富绅再次来到申上达家,献上巨金表示感谢说:“多亏了你,我让妹妹坚守夫婿身边,现在她虽然成了寡妇,却是个有钱的寡妇。”
申上达为自己的“神算”而洋洋得意,第二天那富绅再次登门,支吾良久后说:“我与君说得上是交浅而情深,现在有一事,不敢不与君相商,我妹妹总不能独自过下半辈子,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佳偶,想来想去,能否麻烦您做个媒人?”申上达欣然允诺,并约定时间,富绅带着妹妹先来拜望媒人。
“至期,申盛筵以待,顷之,其人过偕妹肩與而至,衣锦服御,悉系珍重之物,举止态度,酷是大家。”申上达不觉“神为之夺,心为之醉”,暗中动了心思,与其自己做媒人,不如索性做了“妹婿”,这么的越想越美。宴席开始,富绅让侍仆拿来玻璃杯,又掏出一个瓶子说:“这是我从洋人那里买来的柠檬水,凉沁肺腑,实乃消暑解渴之珍品,今天先敬你一杯!”申上达一门子心思都在其妹身上,也没想许多,“才得下咽,即觉天旋地转”……等他醒来时,室内已挂满暮色,所有的家具、财产、古玩,连同他的一妻一妾,都消失得无影无踪,申上达才知道自己算卦算了一世,竟没算出这是一伙强盗为他私人订制的“局”!
三、水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说了这么多的“神水”,说到底,水作为一种人类必须补充的液体,并没有什么奇特的药效,如果您真的觉得还不够,非要让水能治点儿病才开心,那么好,这里也给您推荐几种老北京笔记中的“特效水”——注意,水本身没有药效,但加上那么一点点“配料”,就能治疗一些咱们老百姓的常见病。
先说“小叶白糖水”。“小叶”指的是从南方来的叶小、味儿正的茶叶,像毛尖、雨前什么的,好小叶加好白糖,用干净的水沏开了,不单好喝,而且有祛痰降火的功效。有的人患火眼,就沏此水两碗,一碗熏眼一碗喝,不到一周病就好了。
再说“糖藕水”,夏天鲜藕上市的时候,把藕切成薄片放到开水中去煮,多煮一会儿,然后把藕片取出吃下,熬藕的汤汁加上白糖或冰糖,就是糖藕水,此水有防暑降温之效,笔者小的时候还喝过,只是觉得不甚好喝。与之有同样效果的还有芦根水。芦根即从塘内采来的新鲜的芦苇根,细而有节,其实是苇子的地下茎,先用清水洗干净,然后切成小段,放入开水中煮,煮得了直接喝,有利尿和清热解毒之功效。早年间京西北妙峰山娘娘庙会时,香客多,游客也多,一路上有三个大茶棚专门施饮芦根水加白糖,实在是一大善举。
当然,没病没灾的话,炎炎夏日还是喝凉白开最健康,有些老年人还喜欢带着大小塑料桶,去西山接山泉水,以为更养生……倘多问一句,天底下最好的水源在哪里,恐怕很多人就要瞠目结舌了,有人也许会回答是玉泉山,因为毕竟那里有乾隆皇帝御笔亲封的“天下第一泉”,不过,照笔者看,天下最好的水源被明代学者陈洪谟记录在笔记《治世馀闻》中,名曰“水宝”。
《治世馀闻》
弘治中,有一群人进京给皇帝进贡,“到山西某地,经行山下,见居民男女,竞汲山下一池”。那些进贡者便与当地居民商量,要买下这一池泉水,居民觉得奇怪,说你们买这水有什么用,而且怎么带走呢?进贡者说:“甭问那么多,开个价吧!”居民以为对方是开玩笑,说没有千金不卖,进贡者马上同意了,居民们十分震惊,便说刚才只是戏言,村里的泉水不能卖。进贡者大怒,要跟他们打架,一直闹到县衙,县官开价五千金,试图让进贡者打消买泉水的念头,谁知进贡者又一口答应。县令觉得这事儿不对劲,赶紧禀报知府,知府亲自出面对进贡者说:“县令说了不算,泉水不能卖。”进贡者勃然大怒,说你们坐地起价也就罢了,怎么能连连耍赖?!知府一看要挑起纠纷,便同意出售那池泉水。进贡者们立刻行动,“取斧凿,循泉破山,入深冗,得泉源,乃天生一石,池水从中出”,太守问这是什么石头,进贡者们说:“这块石头比天下所有的奇珍异宝加在一起都要珍贵,名叫‘水宝’,埋在深山里即有取之不竭的泉水,哪怕是三军万众、国土辽阔,也没有用完的时候!”说完喜滋滋地带着“水宝”离去了。
这则笔记中的“水宝”当然是虚构的,现实中不存在能源源不断流出水的石头,倘若真的有,那么最需要它的恐怕就是我们脚下这座城市——明清时代湖泊众多、几成“水城”的北京,在巨大的人口压力和严重的资源消耗下,现在其实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缺水之城”……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所有的水都是神水和水宝,因为每一滴水都是如此的神圣和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