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群众期盼 持续改善水环境

时值盛夏,贵阳城北,盐沙线与小关湖交汇处附近,小关污水处理厂项目格外显眼,工作人员进进出出,有条不紊地安装厂区内部设备。

  傍晚时分,和其他附近村民一样,雅关村村民李大珍又一次站在路边,望着建设中的小关污水处理厂,不禁感叹:“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终于要建好了,希望这个家门口的污水处理厂赶快投用。”

  群众的期盼,就是政府努力的方向。2016年底以来,云岩区将小关污水处理厂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扎实稳步推进,助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伴随着工程进入设备安装调试运行阶段,小关污水处理厂预计今年10月底通水运行。

  

  改善水环境等不起慢不得

  小关片区位于贵阳老城区北部,是小关湖、黔灵湖和市西河的上游和重要水源涵养地,对贵阳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走在盐沙线雅关段道路旁的人行道上,李大珍的思绪回到了从前。“十多年前,大家常在小关湖附近的河沟里挑水洗菜。可慢慢地,大家都不去了。”

  对此,云岩区生态文明建设局局长黄筑森说,小关片区主要包括云岩区的雅关、偏坡两个行政村,区域排水是雨污合流的自然散排方式。随着区域内人口的增加和养殖业的发展,污水量不断增大,污水都直接汇入小关湖内。以往的小关片区内除建有雅关截污管及盐沙线污水管外,只有极少数村铺设了污水管道,大量雨污混合水直接排入小关湖,进而对南明河流域水质造成不利影响。

  越来越多的生活污水“无处可去”,不仅影响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更对整个片区自然生态环境和长远发展有害无利。“等不起,慢不得。本着保护环境、造福群众和改善区域投资环境的多重考虑,小关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迫在眉睫。”黄筑森说,经过前期系列筹备工作,云岩区于2016年底开始实施小关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

  

  凝聚合力“快马加鞭”提速干

  开建小关污水处理厂,选址成为项目启动之初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小关片区位于丘陵地带,山脉多,平地少,可供建设用地较少,如何选出最合适的厂址?

  “污水处理厂要位于城市集中供水水源的下游,既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划要求,又要少拆迁、少占良田,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还要确保交通、运输与供水方便。”云岩区小关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负责人叶骞说,经过多方综合考虑地形条件、纳污范围、环境影响等因素后,小关污水处理厂最终选在了小关湖以北、盐沙线以西,规划在小关湖湿地公园内。

  位置既定,云岩区凝聚起多方合力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发改、规划、生态、财政、住建等多个部门的职能优势,及时为项目办理手续、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争分夺秒抢抓工期,采取“边征收边开工”模式,腾出作业面后第一时间启动项目建设,尽可能缩短建设周期,确保污水处理厂早日投用。

  “在此基础上,面对各种问题攻坚克难也是常态。成都铁路局贵阳段铁路贯通线便是其中之一。”叶骞说,这段近200米的铁路贯通线贯穿整个小关污水处理厂厂区,给施工带来巨大难度。云岩区第一时间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交迁移审批申请的同时,又花大力气对贯通线周边进行加固,并小心翼翼避开贯通线施工,最终等来上级同意迁移的批复,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精益求精打造生态标杆

  占地约27亩,总投资3.93亿元,设计规模2万立方米/天。在基础需求之外,如何让小关污水处理厂更具价值?云岩区以“精益求精”为标准,进行了大胆尝试。

  不同于以往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小关污水处理厂是云岩区第一个运用PPP模式建设的工程项目,大胆引入了社会资本。“PPP模式的运用有效减轻了政府的资金压力,同时将原本政府在民生工程建设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角色区分开来,政府可以更好地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云岩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小关污水处理厂采用地埋式设计,是贵阳市首个部分指标出水水质就优于一级A标的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对整个片区环境影响很小。

  在工艺选择上,经过赴青海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后,小关污水处理厂并没有采用常规的处理工艺,而是率先在贵州省使用了BBR生化处理工艺。

  “这是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通过高浓度芽孢杆菌培养,可以解决一般菌种无法处理的有机性高浓度污水问题,同时有效解决除氮、除磷和恶臭等污染问题。”该负责人说,BBR生化处理工艺除具有技术先进、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外,系统本身还具有除臭及消毒功能,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直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

  本报记者 黄秋月

(《回应群众期盼 持续改善水环境》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