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冲水就坏了?对不起,你需要补习语文了

作为最新、最贵的一代iPhone,iPhone Xs系列自诞生以来,就不负众望地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诸多可以发挥的话题:友商们“碰瓷营销”者有之、大众媒体抱怨价格者有之、科技达人们分析A12处理器架构与技术者亦有之,而要论怎样的文章最能吸引一般大众的眼球,那莫过于新买的万元iPhone出现质量问题、甚至引起纠纷这样的事件了……

比如说,近日杭州地区的媒体就报道了这么一件事,说的是一位王先生9月底新买了一台iPhone Xs MAX,10月9日在运动完之后,“拿水冲了一下”,手机便无法开机了。之后拿到苹果官方店维修时,现场鉴定为人为因素导致进水损坏,消费者需自行承担高额的维修成本。

新机到手不到一个月就冲水冲坏了,当事人王先生当然很郁闷。而且他认为iPhone Xs MAX应当是“防水”的,于是便向地方媒体和消协进行了投诉。而在相关媒体进一步的报道中,更是引用了一位砖家的言论,声称:“(苹果)他的宣传是“抗水”,我的理解就是“防水”,不能玩文字游戏!只要掌握了他的虚假宣传的证据,那么我们可以到工商部门去投诉,可以起诉他们“广告宣传严重不符”!”
emmmm,砖家的话说得很严厉、乍一听非常吓人。但是很遗憾,这段义正言辞的话语中,却存在着至少一个严重误导人的错误。
“抗水”被理解成“防水”?对不起,专业知识不过关
在刘砖家的言论中,苹果官网对iPhone Xs MAX的形容是“抗水”,这是符合事实的——我们三易生活的小编专门查询了苹果美国和中国两地的官网页面,截至发稿时,对iPhone Xs MAX的防护能力描述的确都是“抗水(Water-resistant)”无误。
但是,抗水是不是就能被“理解成”防水呢?对不起,不行。因为如果这位砖家真的有查找过相关资料,或者真的了解工业制品的防护描述,就应该知道,在设备防水能力的标准描述上,的的确确是明确分为三种等级、三种说法的。它们分别是疏水(Water-repellent )”、“抗水(Water-resistant)”和“防水(Waterproof)”。三个不同的词汇,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着准确的翻译和各自代表的不同的防护等级。

“疏水”最典型的应用就是雨伞伞面和部分衣物
首先是“疏水(Water-repellent )”,它指的是设备不易沾水,比如屏幕上涂有疏水模,一般的小水滴不会浸润进去。“疏水”设备不见得全身都有防护设计,它往往只表示屏幕、后盖等部分区域不易被沾湿而已,和“防水”一点关系也没有。

其次就是“抗水(Water-resistant)”,和疏水不同,抗水意味着设备有初级的密闭性,可以在低水压下保证液体不会进入到内部。比如说,对于iPhone Xs、对于三星S9、对于索尼的很多IP67/IP68的手机而言,它们都属于这个等级。“抗水(Water-resistant)”意味着此类手机可以安全地承受中等程度的雨淋、或是在不慎掉进洗手池时不会立刻损坏。但这不等于它可以被用水龙头“冲洗”——为什么,笔者待会解释。

最后一种,才是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防水(Waterproof)”。然而,它事实上反而是最少见的一种。因为真正的防水不仅意味着设备要能承受水洗和雨淋,它们还要具备对水压的耐受力,也就是俗称的“可以潜水”。这方面的电子设备很典型的就是各种军用和极限运动装备——比如说潜水探照灯、水下相机、水肺……


明白了这三个概念的区别,我们再回头来看苹果官网的描述、以及那位砖家的言论。首先,苹果官网无论中英文,都很一致的写的是“抗水(Water-resistant)”,描述清晰、统一,既没有会引起误解的错误翻译,也没有任何夸大成分。反倒是砖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错误而任性地将“抗水”解读为“防水”,既误导了公众,也客观引发了不必要的对立,显示出其专业知识的匮乏,和工作态度上的不端正——据此,笔者完全可以合理怀疑其是否具备在当前岗位上继续工作的能力。
“抗水”设备不能用水冲?是的,这是事实
厘清了本次事件中,相关砖家误导公众的言论之后,让我们重新将视点回到当事人王先生一开始的做法:一台“抗水”设计的iPhone Xs MAX,在被用水龙头冲洗之后发生了进水损坏,这合理么?
这其实很合理。
可能有的人要说,iPhone不是通过了IP67的水下测试么?为什么还是不能冲水?那测试可是把手机泡在水池子里呢,“水量”不是多多了么?
咳咳,让我们还是先来掉一下书袋吧:根据wiki上的解释,IP67/68认证的定义是这样的:
设备可在制造商指定的条件下适合于长时间浸入水中。通常这表示该设备是密封的。然而在某些设备上,也可指水可以进入但不会造成负面效果。测试的时间至少大于30分钟,深度大于1m,具体深度由设备制造商自行指定。
请注意,浸水测试的确是将设备泡在了大于一米深的水里,而且时间长达三十分钟,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表面,其实并没有理解这样将手机“泡水”究竟测试的是什么东西。

浸水测试真正的关键,其实在于它说明的是“这台设备能够承受一米(或者两米)深的水压,长达三十分钟不会导致进水、或进水量不至于损坏设备”。浸水深度所对应的水压强度,才是真正在测试中起到决定性影响的那个因素。正因为如此,所有的浸水实验,所基于的都是“静水”这个大前提——只考虑深度带来的水压变化,不考虑水流的影响。

可能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会待在觉得一米、或者两米深的水下,比待在水龙头下面要困难得多。但是对于数码设备而言,情况是完全反过来的——因为水龙头的水压要远大于静止的两米深水下的水压,能够承受两米下静水水压的抗水设计,很可能就承受不住一般水龙头的冲刷。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通过了IP67的浸水测试,但用水龙头冲洗却依然会进水损坏”的根本原因。
最后,从这件事,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众所周知,带有防水设计的手机也好、手表也罢,成本/售价上往往比完全没有防水的同类产品要贵出一截。但是,如果说,大家平时真正以为的“防水”,其实严格地说都是“抗水”,并不能用水冲,也不能在流水(注意是流水)中水洗的话——那么,这样的“防水”是否还有价值呢?

还是有的。毕竟,相对于完全不具备任何液体防护能力的电子设备来说,“耐水”至少可以保证这些手机、手表在淋雨、偶尔掉落水中或者被意外泼溅时,不会100%地“狗带”。实际上也就相当于变相地延长了使用寿命。考虑到如今智能手机本身承载着诸多的个人隐私与重要的生活职能,哪怕只是“抗水”,也确实还是有购买价值的。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