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来黄河水 润泽百姓田

地处黄河谷地,素有“小江南”之美誉的贵德县是青海自然条件最好的县之一。有耕地面积12867公顷,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蔬菜水果生产供应基地;天然草场294667公顷,是全省重要的“西繁东育”生产基地。
但沟壑纵横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得贵德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异常艰难,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民面临着守着黄河为水发愁,受缺水灌溉之苦。尤其是随着城镇化、旅游业和特色农业的加速推进,贵德县用水需求持续增长,防洪要求不断提高,干旱缺水、山洪灾害、水土流失严重,“十年九旱,守着黄河用不上水”的问题十分突出。
守着黄河吃水难
贵德县河东乡麻巴村是一个汉、藏 、回 多 民 族 聚 居 的 村 落 ,全 村 有173 公顷耕地,耕地距离黄河有 1.5公里以上,为了保障这些耕地的灌溉,1967 年村里修建了两个提灌站,从黄河提水灌溉。
即使有提灌站,麻巴村还是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现状。麻巴村党支部书记俄日告诉记者:“用提灌给地浇水,一亩地每浇一次水,成本是 25 元,雨水充足一年浇地三次,花 75 元,而干旱的天气则需要浇地四次,一亩地一年就要花 100 元。而一亩冬小麦的毛收入也就 1000 元,所以雨季好就是我们的丰收年。”
因为浇水成本高,便需要抓紧时间浇水,麻巴村的村民浇水需要三天三夜甚至四天四夜守在水渠边,等着浇水。
“浇水必须提前守着,轮到啥时候就是啥时候浇水,要不然错过了就没了。”村民次仁说。因此,村里出现了撂荒地,很多村民选择外出务工。
据统计,受提灌浇水成本高影响,贵德县耕地撂荒现象日益突出,黄河南岸东、西河区和提灌区撂荒面积多达1200公顷。
拉西瓦灌溉工程解难题
百姓种庄稼,水是命根根。
为了造福贵德县各族群众,青海省拉西瓦灌溉工程开工建设,并纳入水利部、青海省政府《关于贵德现代水利示范县发展规划》和青海“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民生水利工程。
拉西瓦灌溉工程管理局局长李占彪告诉记者,拉西瓦灌溉工程充分利用拉西瓦水电 站 形 成 的 高 水 头 优势,将原有提水灌溉改为自流灌溉,农业灌溉及生态效益明显。
自 2015 年工程进入全面施工期以来,就以“建精品工程,创安全标杆”为目标,开展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强化安全生产,创新管理模式,严格落实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坚守安全生产,推行“首件工程认可制”,累计验收了 112 项分部工程,合格率达 100%,优良率达 72%。
李占彪说,面对贵德地区山大沟深、隧洞土质松软、地热等复杂的地理环境,广大建设者加大技术创新,攻坚技术难题,开展《高地温高地应力等不利条件下黄河谷地软岩洞室稳定性及相应措施研究》等两大课题研究,分别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4 号渡槽,攻克称重、整体吊装等技术难关,成为我省最长的渡槽。
引黄到田,8万群众获益
历 时 4 年 ,克 服“ 涉 林 地 耕 地 征 迁 难 、地 质 环 境 复 杂施工难、跨乡跨村社协调难、工程技术攻坚难”等诸多难题 ,拉 西 瓦 灌 溉 工 程 干 渠 的 竣 工 ,让 贵 德 农 民 不 再“ 望河兴叹”。
麻巴村党支部书记俄日听说南干渠将要通水的消息后,早早和村民守在水渠旁,等待南干渠的黄河水浇灌田地。
“现在正是浇二水的时候,我们再也不用去提灌站提水了,整个村能节省将近 7 万元的水费。”俄日说。
50 多年的提灌站,将要退出历史舞台,村民再也不会因为浇水贵,而撂荒土地了。麻巴村村民拉欠拿着铁锨,正在为村里开荒的 13 公顷土地浇水。
他 告 诉 记 者 ,眼 前 的 13 公 顷 土 地 是 3 月 开垦的,原来这里全是荒草。听说南干渠今年能通水,村里便开垦这 13 公 顷 土 地,这次浇透水后,打算在这里种植牧草,供应村里的养殖合作社。
南干渠通水,让农民得以生存的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流淌在南干渠的黄河水将滋润黄河谷地 13333 公顷林田,每年可节省提灌费用 368 万元,惠及 8 万群众。

水渠竣工,当地群众兴奋不已。

群众目睹壮观的水渠。

工作人员实地查看。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