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世界上最好喝的水

在阿里山脚下的小城嘉义,我发现一本有趣的书。


《奉茶》,绘本。

这是一本讲茶的绘本,我只看了第一页,就像一个小孩子那样读下去,一口气看完了。


点击查看大图。

台湾,有一种文化,叫做“奉茶”。常出现在寺庙前,也有一些店门口,摆着这种免费的茶水。

“奉茶”的“奉”,用得很仔细。奉是双手捧上的意思,含有很深的尊重。


点击查看大图。

即使是免费取用的茶水,也是充满敬意的,能解燃眉之急。

赶路的人喉咙冒烟,木瓜牛奶是很难解渴的,茶却可以。

台湾奶茶在大陆流行起来,是很久以前的事情,那时候还叫“珍珠奶茶”,是学校门口小吃的必备饮品。一起火起来的还有一个台湾小吃:烤肠。

 

一手拿一根粉红油胖,亮晶晶的烤肠,一手握一杯显然是色素作用的,出离鲜艳的香芋奶茶,再得意地晃一下下面的珍珠,是学生时代土豪的标配——和金链子具有同样的地位。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珍珠奶茶和烤肠流行了好多年,快要沦为低级垃圾食品的时候,来了一点点,五十岚,coco……奶茶开始究极进化,把烤肠这个好兄弟留在原地。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要想活得长久,有层次比单一更有利。

 

后来,人们对于台式小吃的迷恋开始降温,淡化了“台湾”这个符号。盐酥鸡,大鸡排,奶茶,烤肠……似乎我们再想起它们的时候,不会立刻反应出来它们来自台湾。

它们自然而然地,成了我们饮食结构的一部分——我打赌,你从小到现在吃掉的烤肠,装一个车皮是问题不大的。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林清玄先生在一篇文章里面提到过奉茶。他是这样说的:

“到台北近郊登山,看见一个不锈钢桶放在石头上,外面用红漆写了两字“奉水”,桶耳上挂了两个塑胶茶杯,一红一绿。”

林先生的笔很有画面感,对我的文字影响很大。

“这桶水是由某一个居住在这城市里陌生的人所提供的,他是每天清晨太阳升起时就抬这么重的一桶水来。”

细致的用心,是颇能体会到的。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搬运这么重的水,的确需要动力。人在旅行中,多一样都是负担。负重跋涉是很辛苦的,所以我一般不让别人带东西,除非极其想要,而且没有别的办法。

所以,是什么给了奉茶人理由,让他把这么一大桶茶,扛到山中来呢?

 


这个时代,最贵的是注意力和时间。我们都有这种体会,如果没有重要的事情,再好的朋友也很难约集。

林先生写:“当我在喝“奉水 的时候,想到有人在这上面花了时间与心思,牺牲自己的力气,就觉得在忙碌转动的世界,仍然有从容活着的人。”

奉水的人,自己得到的是从容。

 

 


点击查看大图。

绘本说:玉皇大帝好奇地尝了一口土地公带来的奉茶。

“真是清凉的好茶,比天上的甘露还要好喝!”

土地公向玉帝报告说:

“人间虽然生活疾苦,但是到处充满了人情味”。


天帝深深感动:原来人间美味就是浓浓的人情味,有人情味的水,才是世界上最可口的水。

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了。

这是给小孩子的绘本,却蕴含深刻的道理。

前段时间大陆有一部电影《深夜食堂》,风评不佳。有人说,硬模仿,是不行的,只有壳子,没有核,很别扭。


我同意。《深夜食堂》的原版是日本版,后来又有台版。台湾到处都有小小的馆子、地摊边上一定摆一溜板凳。日本到处都有居酒屋,木板桌子前面是一排疲惫的后背。

这是一个可以坐下来的空间,而不是夜市小摊,边吃边走——那不是家的感觉。

深夜里,有一个大叔专门为你做饭——那份诚意把人情味发挥到了极致。台湾电影里的人情味,菜市场的画面,保安操着棍子跑过去,邻里街坊的互致问候,已经成为一型。

这是让我们特别入迷的地方——有人说,台湾电影很治愈。

治愈的不是食物,也不偶像,而是“人情味”。

就像现在,你在阅读的时候,体会到的,真实的生活和气息。

绘本的结尾是:

不久以后,在天上入口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个奉茶的茶壶。

辛苦往来的神仙们,都能品尝一口清凉免费的好茶水。

大家都说:天上和人间一样,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可究竟是什么人奉的茶呢?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