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辆自行车、一份孤独的工作,就是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黄河玛曲水质自动监测站运维人员蒙尕拉的日常。一间房、一组监测仪器、一份认真的坚守,让黄河玛曲段的这个普通水站成为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最美水站”。
“最美水站”到底美在哪?记者决定实地探访一下。
清晨时分,薄雾笼罩着玛曲草原。出玛曲县城南行到达尼玛镇的黄河边,一栋白色的房子出现在河边。
“这就是我的单位,黄河玛曲水站。”蒙尕拉一边打开铁门,一边开始介绍自己的工作环境。
蒙尕拉站在室外观测台上,观察最近连续降雨对黄河水质带来的影响 洪文泉 摄
站在水站的观察台上环顾四周,海拔3300米的草原上,水站的白色房子像极了牧民群众的帐篷。早牧的牛群惬意地享受着阳光和牧草,脚下的黄河静静流淌。不远处,就是玛曲县旅游的“网红打卡地”——黄河第一湾大桥。如果不是眼前树立的警示牌,这里更像是一处牧民家。
“风景美,并不是‘最美水站’的全部。”当记者还沉浸在周围如画般的美景中时,蒙尕拉已经从河边的取水口,取到了第一份监测水样。
去年8月,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黄河玛曲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10月开始投入使用。监测站配备了目前最先进的水质监测系统,用来监测黄河上游水质情况,把握水质变化规律,为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刚刚大学毕业的蒙尕拉,也考上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不敢说梦寐以求,但至少能在这里发挥我的特长。”
蒙尕拉正在操作水站的国家地表水自动检测系统 洪文泉 摄
“这边是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四组数据,是观测水质变化的基本指标,当然这还远远不够。”蒙尕拉站在一组庞大的监测设备前给我们解释说,“还需要随时观察另一个屏幕上多参数分析单元的5项指标,才能够判断水质是否正常。”
虽然现在的水文监测设备已经实现了自动化,但每4个小时一组的数据记录24小时不能间断,还有各种突发状况要处理。在蒙尕拉看来,水站的工作虽然不算忙,但丝毫容不得半点马虎。
水站房间虽然不大,但功能区划非常完整 洪文泉 摄
春季是玛曲草原的融冰季,河水浑浊、水位上升。有一天,蒙尕拉发现监测数据中总磷含量超标,他一边向国家总站值班室报告,一边自己带着仪器去河面观察检测。直到当地环保部门专人来监测无异后,蒙尕拉才敢放心下班回家。
8月份正值雨季,监测站四个表突然出现了数据异常。这可急坏了蒙尕拉,他冒着大雨检查了半天,才发现是沉沙缸电磁阀坏掉了。配件要从兰州发货,他只好大半夜通过单位联系设备厂家。等到第二天晚上仪器送到时,蒙尕拉饭都来不及吃就开始帮助抢修人员进行安装。凌晨1时,监测设备数据更新显示无误,一天没吃饭的蒙尕拉瘫倒在实验室的椅子上,整整睡了一晚上。
工作台的窗外美景如画 洪文泉 摄
“一个人上班的坏处就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在蒙尕拉的记忆中,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可作为一个环保工作者,他早已经习惯了这些,“既然作为全国水质监测网的一个网点,运维质量和效率都得达标,不然怎么对得起这么好的设备。”
“玛曲站地处黄河上游,保证这里流出去的水质合格,这就是我在这里工作的意义。”蒙尕拉自豪地说,从运行以来,玛曲站监测数据有效率一直保持在99%。
这几天,从朋友圈得知自己所在的水站入选“全国最美水站”之列,蒙尕拉高兴了大半天。朋友们纷纷点赞、道贺,让蒙尕拉忘记了水站工作的孤独。
蒙尕拉正在用试剂监测水样水质 洪文泉 摄
“全省入选了3个,我们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把一份平凡的工作做得足够好,就是不平凡。”记者离开时,蒙尕拉坐在实验室里,正在用各种五颜六色的试剂测试水样水质。
窗外的金色阳光照在这个皮肤黝黑的藏族小伙脸上,写满了认真和严谨。在风景优美的玛曲草原上,有像蒙尕拉这样一群专心坚守的环保工作者为我们守护绿水青山,这才是新时代最美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