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局思维做好“水文章”

众所周知,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局部看,即便单条河流也是上下游连贯的,河流两岸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同样会直接影响到水生态、水环境等多个方面。因此,业内常说,水域问题,水里是表象,根源在岸边。从全域看,本区域内不同的水系之间并非彼此独立,而是一个互相联系和影响的循环系统。比如,厦门岛外的9大河流,河水最终独流入海。再者,岛内的筼筜湖、五缘湾内湾等,昼夜与附近海域进行海水交换。换句话说,管护水环境,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过去,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涉及不同行业领域乃至不同行政区域,彼此之间职能又存在交叉或空白,往往会出现“九龙治水水不治”的问题。经验表明,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单靠一个部门行不通。河长制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直接把区域内某条河流的管理养护责任划给当地党政负责人。人对应河,明确职权归属,也避免多头治理的弊端。

从实践中看,河长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权利,因而能够在水环境管理中形成合力,最终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点,在流域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遭遇问题时尤为突出。而厦门“升级版”的河长制还提出了河流保护管理“全域化”的概念,统筹陆域、水域,兼顾城市、乡村,其成效也更为明显。

当然,应该指出的是,“河长制”不能过度依赖于行政力量,而忽视市场和公众的参与。换句话说,水环境整治虽是党政部门的责任,但也需要每一个社会参与者助力。此外,“一河一档一策”初衷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因河湖库施策,降低管理成本,但不同的方案也应该有统筹配合,这样才能增强水环境管理和保护的统一性。可喜的是,在厦门的实践中,既有第三方机构的介入,也有市场化企业的参与。我们期待,厦门能够继续作为,用全局思维做好“水文章”。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