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活”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城区“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美好愿景渐行渐近;引江济淮亳州段工程红线范围内地表附着物清理已完成,亳州“饮水难”问题有望破解;河长制完成了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工作,正从“建起来”向“用起来”到“好起来”转变……
7月26日上午,记者从亳州市水务局2018重点水利工程及水资源管理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涡河、宋汤河、凤尾沟、亳城河、赵王河水系”等4条输水线路贯通,实现了利用涡河闸上下游落差和自然坡降自流贯通的设想,亳州城区涡河以南水系实现初步“水活”目标,城市因水而灵动起来。
“水活”工程灵动城市
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工程目标要求,亳州市水务局按照《亳州市中心城区水系贯通规划方案》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创新工程建设和管理方式,倾力打造亳州城区“水活”工程。
该“水活”工程主要是利用涡河大寺闸上下游5—6米的水位差,通过宋汤河小洋桥闸引水,实现城区宋汤河、凤尾沟、龙凤新河、亳城新河等水系自流贯通,同时经过涵闸控制工程分区、分级控制,促进水体流动,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以达到进一步改善城区水质和水生态环境的目标。主要建设内容是进行河道治理、景观建设,包括游憩系统、湿地水系系统、植物系统和综合管网系统等。
目前已实现了“涡河、宋汤河、赵王河水系”、“涡河、宋汤河、张河、赵王河水系”、“涡河、宋汤河、凤尾沟、龙凤新河、赵王河水系”、“涡河、宋汤河、凤尾沟、亳城河、赵王河水系”4条输水线路贯通,实现了利用涡河闸上下游落差和自然坡降自流贯通的设想,亳州城区涡河以南水系实现初步“水活”目标。
2018年,市区“水活”工程主要任务是完成凤尾沟三期(铁路—亳城河)、龙凤新河(亳芍路至亳芜大道)、团结沟城区水系贯通主体工程。目前,凤尾沟三期工程清淤完成,实现水系贯通,河道岸坡及微地形整理基本完成,景石排放完成,乔木栽植基本完成,正进行文采公园桥梁施工及全段绿化、园路建设;龙凤新河工程清淤完成,实现水系贯通,岸坡及微地形整理和驳岸挡墙基础施工基本完成。
通过“水活”工程综合治理,塑造水景观、改善水生态、体现水文化,也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锻炼的好去处,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对吸引外地居民到亳州安居、创业、投资、旅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后几年,亳州市水务局继续推进未治理水系工程的前期工作,包括亳城新河(药都大道—养生大道、养生大道—高速路口)、窑鸿沟、窑鸿支沟、“一涵三闸”(养生大道涵、蔷薇路闸、十九里闸、蒋庄闸)等“水活”工程,切实创造项目开工的各项条件,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早日达到亳州城区“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治理成效。
“引淮济亳”助亳解“渴”
亳州市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属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48.5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4.88亿m³。按全市常住人口510.4万人计算,人均水资源量为487m³不及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00m³的1/2,不及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m³的1/4,属水资源极度缺乏地区。
市境内地下水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地区含氟量超标,部分地区地下水铁、锰含量微超标。由于全市工业和城市生活等用水长期依赖中深层和深层地下水,集中、超强度地开采,地下水水位下降较为明显,谯城、涡阳、蒙城、利辛各城区和古井镇已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地下水漏斗区,被省政府划为地下水限制开采区,不得新增地下水开采量,应充分利用中水及外调水源,逐步压减地下水的开采量。
为深入贯彻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严格控制超采区地下水开采,省政府划定了全省地下水限采区限采范围。亳州市区、三县城区和谯城区古井镇因地下水的超采,被划为地下水限采区。
为解决亳州饮水问题,“引江济淮”和“引淮济亳”工程应运而生,目前,我市境内该工程红线范围内地表附着物已清理完成;通讯设施迁建工作已基本完成,电力设施迁建正在开展,市引江办将积极协调施工单位及供电公司,确保迁建工作顺利开展。
根据当地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条件,调整产业结构,严格限制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的引进;加强地下水管理,按“水十条”工作计划要求,关闭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规划建设替代水源,通过加快城市中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等,充分利用再生水、地表水、外调水等替代水源,置换超采的地下水,逐步实现采补平衡。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省厅2018年下达我市的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任务为解决2.6905万人农村人口饮水问题。按照省厅对各地可“先干后补”的安排和市政府要求提前解决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的考核任务要求,各县区自筹资金先行开展了建设,在2017年,全市共计解决农村居民58.39万人饮水问题,除完成省厅下达11.75万人饮水任务,超额解决农村居民46.6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此次省厅下达2.6905万人饮水任务为列入省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总体规划内容,目前已提前完成。
按照“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的安排,今年将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计划改造水处理设施30套、消毒设备20套、配备规模水厂水质化验室设备20套。截至目前,各县区均完成2018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并已经开工建设,全市共完成改造水处理设施27套、消毒设备18套、配备规模水厂水质化验室设备18套。
“河长”攻坚保护河流
截至目前,我市河长制工作已圆满完成了河长制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工作,现在正积极从“建起来”向“用起来”到“好起来”转变。
在2017年制定的六项制度基础上,2018年4月,我市总河长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亳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2018年考核办法》、《亳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长巡查制度》、《亳州市2018年河长制工作要点》,并于4月27日正式印发,对河长制工作考核、河道巡查、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使各项工作有据、有序、有效开展。此外,我市还出台了《河长制公众监督制度》,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老水利人员、热心群众等作为公众监督员,充分发挥公众的社会监督作用。涡阳县出台《河道管理范围内“十不准”禁令》,为河道管护提供有力依据。
我市将水污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固体废物治理列为当前河长制工作重点,并将任务压实到相关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市委市政府将河长制攻坚战列为我市“七大攻坚战”之一,由分管副市长牵头,成立河长制攻坚战领导小组,纳入市委常委会直接领导,定期督查调度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目前,河长制攻坚战已排查河道“八乱”问题1759个,整改销号1321个,销号率75.10%,其中清理网箱35368个4352亩、围栏网11864亩,河道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我市严格落实河长制考核办法,强化河长制激励机制和考核问责制度,对2017年河长制工作考核获得优异成绩的涡阳县、蒙城县、亳州经开区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20万元的奖补。2018年,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和亳州经开区管委会签订河长制问题整改责任书,明确重点整改任务、完成时限,对二次交办仍不能按时完成整改任务的相关责任人移交纪委监委追究其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通过编制《亳州市河道历史违章专项整治方案》,开展河长制攻坚战,排查破坏河道岸线的乱搭乱建问题583个,整改完成379个,完成整改率65%。开展了涡河、茨淮新河、西淝河等主要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主要河道划界率达到54%。完成整治无证经营码头239家,完成整改率88%。
我市2018年地表水水质有较大改善,并获得650万元的生态补偿。涡河、惠济河水质由Ⅴ类改善为Ⅳ类水质,油河、赵王河水质劣Ⅴ改善为Ⅴ类,西淝河利辛段水质由Ⅳ类改善为Ⅲ类水。新增北淝河板桥、芡河立仓、阜蒙新河辛集断面水质为Ⅲ类。巩固了2017年度152个入河排污口整改成果,完成了2018年度54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开展了渔网渔具清理专项行动,共清理网箱、围栏网1.97万亩。扩建了3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了8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40个美丽乡村污水处理站,加快推进了主城区17条主干道雨污混流管网改造工程。
我市谯城区和蒙城县河长办在原有人员的基础上,再充实5人,基本做到有人办事。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落实河长制工作经费1346万元(不含项目经费),基本做到有钱办事。我市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市“河长督查APP”和信息平台已经建立并运行,城区段沿河监控系统已安装,主要河道农村段监控系统正在设计。谯城区“智慧河长” 信息化平台已运行,利辛县正在调试,涡阳县正在进行招标,蒙城县正在有序推进前期工作。同时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项目建设,推动河长制从“见河长”到“见行动”,最终实现“见成效”的转变。(记者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