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石家庄8月29日电 (房现玉 李晓伟 陈林)推开大门,一塘荷花盛开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抬眼处,笔架山郁郁葱葱,文都河水潺潺流过。已离村30多年的闫颖华,去年把闲置已久的老宅重新翻盖入住,“打开家门就是青山绿水,十分赏心悦目”。
闫颖华的老宅所在地即南文都村,位于革命老区河北省平山县,距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仅数公里,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部曾驻扎于此。
临近中午,三五成群的村民正在荷塘边的广场上纳凉。闫颖华说,两年多前,这里还是臭水沟,垃圾也很多。村里的变化,始自2016年“老张”任驻村“第一书记”。
“老张”是石家庄市工商业联合会秘书长、南文都村第一书记张端树,今年49岁。他还记得刚来时的情景:街道旁都是猪圈、土建厕所,臭气熏天……一些村民对他也“不看好”,担心不能沉下来。
张端树下决心,先从改变村容村貌开始,“让他们看看”。
他开始邀请一批批企业到村中考察,谋求合作。2016年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由企业先行垫付资金基础上,村里先后拆除土建厕所67座、猪圈70个、破旧围墙600多米,铺设集排污、供水于一体的地下管网,并硬化街道、安装太阳能路灯。
村文化活动室、古戏台等原有建设设施也得以修缮,两个共6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改建完成,还设置了篮球场、凉亭、健身设施等。
“现在村子很干净、很漂亮,想让朋友们也看看我们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硕士的范震,假期常与弟弟一起在村里散步、拍照并发布到朋友圈。
随着环境一起变好的,还有村民的生活。张端树说,村里人均耕地仅0.64亩,村民思想保守、落后,以往的扶贫多属于“输血式”,村民增收缺乏有效保障。
经走访调研,他从南文都村的山水人文和相邻的西柏坡旅游景区中发现了旅游价值,理出了开发式扶贫的头绪。最终引进河北柏胜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村里建设以葡萄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旅游园区项目,集种、养、休、游、娱于一体。
此外,还采取村企合作模式,打造了集荷花种植、甲鱼养殖、垂钓采摘于一体的荷花池塘景观项目。
村民范圈桃家2016年实现脱贫。她说,此前种地一年才收入两三千元,而在葡萄园打工,“我一个人两个月就能挣回原先一年的钱”。
家里的收入并不止于此:土地流转给葡萄园区,每年可得千元;扶贫资金和5万扶贫小额贷款入股葡萄园区和荷花池塘,每年有分红;加上丈夫外出打工,每年3000元的光伏扶贫补助,一年至少收入2万多元。
以前只会种玉米、花生的范圈桃,如今学会了种植葡萄、做葡萄酒,还学会了说普通话,“现在常接触到外面的人,眼界和思想都开阔了”。
葡萄园区项目现场负责人杨宗仁称,2016年以来,葡萄园区招聘当地用工,仅工资支付就达150多万元。
2015年底,南文都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203人,贫困发生率将近三成。两年多来村民人均增收3500元,目前,贫困户仅剩1户2人,基本实现整村脱贫。
“目前,葡萄园、荷花池两个项目均已实现初步收益,生态餐厅初具营业条件,山上也种植了核桃树等经济林木。”张端树说,下一步,将借势西柏坡景区发展乡村旅游,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同时,带动文都河流域三个村庄发展生态旅游及接待。
2017年底,张端树扶贫工作服务期满,不再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得知此消息,村民联名写信挽留。最终他选择留下来:“如果可以,就在这干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