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桂山大尖山露营公园内,户外运动协会活动基地云集。在公园的水道边上,一处停泊着多艘“小船”的亲水平台引人注目。
这是中山市岐江之友(艇赏游)独木舟俱乐部的基地,由中山水上运动“夫妻档”韦杏婵和罗志锋牵头开设。从事水上运动5年多,夫妇二人划艇游遍了中山水域。在他们的热情感染下,俱乐部如今已聚集了过千名水上运动爱好者。
从运动出发,韦杏婵和罗志锋在今年还组建了皮划艇巡河队,让皮划艇载上一份社会责任,在中山推广水上运动的同时,用运动的力量守护中山水环境。
告别喧嚣市井,拥抱户外运动
中山市岐江之友(艇赏游)独木舟俱乐部的基地位于大尖山脚下,四面环山,临水而建。一个集装箱房、一个挡雨棚、一个亲水平台组成了基地的主要架构。这里是韦杏婵和罗志锋的驻点,他们在此教学培训,也在这里生活。用锌铁板搭建的挡雨棚是他们的“客厅”,其中一张由青石石磨改造而成的茶几和几张四脚长木凳,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家具”。喝山泉水、煮柴火饭、泡产自周边茶场的“黄茶”……夫妇二人在这里过着朴素的生活。
20年前,韦杏婵和罗志锋在东升镇从事饮食行业,收入可观,但繁忙的工作也让夫妇俩产生了新的思考。
“从早忙到晚,经常熬夜,整个人又肥又肿,没有健康可言。”在这期间,韦杏婵患上了产后抑郁症,心情压抑、低落、离群等症状让她深受折磨。“有时候看着超市的购物宣传单张都会哭,觉得物价太贵,很焦虑。”
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向夫妇俩发出了警告。出于对健康的考虑,他们决定放弃经营正旺的餐饮生意,转而寻找更合适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此后,韦杏婵甚至尝试当旅游巴士司机,在工作之余周游各地景点。
一次偶然的机会,韦杏婵接触到中山的爬山爱好者群体。在他们的带领下,韦杏婵逐渐向中山、广东乃至全国的登山驴友“毕业”路线发起挑战,中山大尖山、韶关船底顶、高州三宫顶、连南大东山等高点相继被她“征服”。2014年8月,她背负25公斤行李,用5天时间行走近100公里,完成了有着“死亡线路”之称的陕西鳌太线(鳌山至太白山),成为中山首位重装完成该线路的女驴友。
“运动让我‘捡回一条命’。”不断的登高挑战让她感受到运动的魅力,这也帮助她重拾自信和活力,走出了抑郁症的阴影。
爱上水上运动
但她对运动的疯狂并未止于登高,喜欢尝新的她继续探索新领域。2013年,在贵州参加由中国登山协会举办的户外指导员培训中,她认识了一名皮划艇运动爱好者。当得知这位皮划艇“发烧友”卖掉了在北京的房子,到千岛湖开设皮划艇运动基地后,韦杏婵对皮划艇运动产生了浓烈兴趣。培训结束回到中山后,她开始接触皮划艇运动,并迅速迷上。
从最初的笨拙操作,到如今的应对自如,韦杏婵已成为一名“准专业”船艇运动员。从皮划艇出发,韦杏婵将爱好延伸至桨板等水上运动。5年间,她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类赛事,她的身影出现在黄河、黑龙江、松花江等大川河流赛场上,并斩获多个奖项,其中包括万绿湖SUP桨板赛女子组冠军、湛江市首届船艇健身休闲邀请赛皮划艇女子2公里赛季军、中国第一届桨板黄金联赛(高邮站)女子组6公里赛第十名等。
“赛事一般持续好几天,短途长途项目交叉进行,很考验人的意志力。我的优势在于长距离,可以拼30多公里的长距离,但200多米的短距离竞速就拼不过年轻选手了,我的瞬间爆发力不够。”对于年过四十的韦杏婵而言,以这个年龄进入高强度的水上运动界似乎有些晚,但她说“爱好从来不会晚”。
为提升自己,她还先后考取了中国皮划艇协会公开水域持证教练、中国(全国)高校皮划艇持证教练员、香港独木舟总会颁证中级持证领队、美国ACA海洋舟二级会员、美国ACA桨板一级会员等资格。
“最初很少人玩,一般都是几个朋友一起。”韦杏婵表示,从登山转向水上运动之初,中山水上运动群体还未成队伍,每当她泛舟中山水道,常会引来好奇的目光。外出参赛时,来自中山的选手也寥寥无几。“作为珠三角传统的水乡,中山有丰富的水网资源,水上运动在中山可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015年,韦杏婵和中山本土几位水上运动爱好者成立了中山市首家专业水上运动俱乐部——中山市岐江之友(艇赏游)独木舟俱乐部。受韦杏婵的运动热情感染,罗志锋也从那时起加入其中。“刚开始主要是帮她搬艇和设备,但没想到后来自己也迷上了这项运动。”
夫妇两人全身心投入到水上运动当中,在市内建设了大尖山和坦洲等地建设了三个水上活动基地,在参加各种比赛的同时,开展户外运动培训。5年来,夫妇二人划艇几乎游遍了中山所有水域,被中山户外运动界称为水上运动“夫妻档”。
“我们几乎投入了所有积蓄。”韦杏婵表示,他们投入了数十万元建设基地。另外,她个人这些年也购入了50艘皮划艇和20多片桨板,加上外出参赛的费用,投入就更大了。
“虽然有时候很辛苦,但很享受这项运动。在家的时间比较少,甚至大家过年(过春节)的时候我们还在水上。”韦杏婵说,夫妇二人的“疯狂”在同龄人和亲朋戚友中显得另类。如今,夫妇二人都基本放下所有工作,投入到这项运动中。为维持基地运作和开展水上运动,他们在开展培训的同时,还不时外出销售户外运动设备。“以后谋生困难的话,我会考虑转做职业选手,拿奖金养活自己。但我希望不要走到这个地步,而是希望常驻中山,将自己的经验和经历传递给更多人。”
组建懂“读水”的巡河队伍
韦杏婵和罗志锋的坚持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山水上运动群体的发展,越来越多水上运动爱好者与他们走在了一起。
去年7月,韦杏婵和罗志锋带队完成了中山民间首次团体“水上马拉松”。烈日下,12人皮划艇队伍从沙溪镇圣狮河出发,沿河途径西区、石岐、南区、大涌、板芙、横栏等镇区,最终回到沙溪镇,全程38公里,耗时12小时。路途虽苦,但这次集体出行对于罗志锋和韦杏婵而言意义非凡——在他们带动下,中山水上运动群体正在壮大。
符志刚是这次“水上马拉松”的参与者之一。在这次长途划行前,他仅接受了4次培训,学时不足20小时。“很辛苦,划完之后几周都不想再看到皮划艇。”他笑言。
漫长的路途让人生畏,但这次长途划行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山水环境。交织的水网、岭南水乡特有的水杉、入海口的红树林、晨曦水道上飞过的白鹭、中午时分水道两岸炊烟袅袅的人家……随着皮划艇行进,一幅灵动的水乡画卷徐徐展开于巡河者眼前。
巡河队伍也途径一些受污染的水域,发现了深藏于河道中间的排污水管,这与优美的水乡生态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也激发了巡河者借助皮划艇等水上运动保护中山河道的想法。此后,在符志刚和韦杏婵夫妇等水上爱好者以及中山市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将皮划艇水上力量纳入中山水环境保护队列的理念逐渐成熟。
去年3月,共青团中山市委员会、中山市林业局、中山市水务局共同发起成立“美丽中山”青年公益联盟,中山市岐江之友(艇赏游)独木舟俱乐部成为首批成员之一。今年6月,俱乐部成立中山市岐江之友环保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正式组建了皮划艇志愿巡河队伍,并在三角镇高平村完成了首次巡河。
“皮划艇体积小,只要水深超过半米,水道宽度超过1米,皮划艇就能到达。”韦杏婵认为,皮划艇在巡河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覆盖河道各个“死角”。另外,水上运动者一般都掌握“读水”本领,可通过观察河道水流流向流速等细节,找出在隐藏于水下的排污暗渠等排污源头,巡河更彻底。
“玩水上运动的人都很爱护水环境。以前我们经常到中山外面找好的水域,后来发现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家门口这么多水域不去?这说明我们没有保护好。”韦杏婵希望通过在中山推广水上运动,培养运动群体,壮大河涌保护的力量,重新焕发中山水乡之美,让皮划艇载上一份社会责任,帮助河道河涌摆脱“排污口”的角色,成为中山人生活休闲的重要空间。
如今,这支皮划艇巡河队伍不断壮大,来自中山各大高校和各镇区的水上爱好者先后加入其中,一支深谙河道水性的巡河队伍逐渐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