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水器是文人精神与智慧的结晶 明清时期已利用虹吸原理控制水流

“文房四宝”处于核心地位是毋庸置疑,但笔架、笔洗、墨床、砚滴、水盂、水注、臂搁、镇纸、印盒、印章等作为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也格外受到重视。尤其是文房水器。水在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所处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书法还是中国画,作为核心媒介,水的用法都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最后呈现。因此,如何用水,如何盛水都成为历代文人讲究的地方。李晔、朱连华撰写的《小有可观——中国古代文房中的水器》(下称:“文章”)一文中表示,文房用具除了实用功能,更投注了文人的情感、情怀,是其精神世界的外化体现。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水器蕴含着“天人合一”

师法自然的人文精神

水在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所处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书法还是中国画,作为核心媒介,水的用法都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最后呈现。笔耕丹青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水——水注入砚池,墨块研磨成墨汁,毛笔蘸墨,书、画于纸或绢上,最后清水浣笔。用水,必然需要水器。

明代高濂所撰《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记述了文人书房的陈设,“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盂一,铜石镇纸一”。另在古代的图像资料中,例如宋代的《槐荫消夏图》、清代帝王画像等中都能见到水器置于书案显著位置的情景。作为实物证据,传世、墓葬和瓷窑遗址出土的水器也数量众多。

“文章”中介绍,文房水器按照功能可分为两类:一是用于辅助研墨的容器,主要包括贮存、灌注研墨用水的水盂、砚滴和水注;另一类是用于浣笔、调墨的笔洗。这些水器匠心独具、精巧雅致,常置于文人书案或者阁架之上,既是文房必备,又是雅玩珍品,体现了文人的文化品味。正如“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小巧的水器蕴含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人文精神和哲学观念。

现存最早的砚滴在东汉

从传世品和出土器物来看,现存最早的砚滴是东汉时期,如江苏扬州老虎墩汉墓出土的白玉飞熊砚滴。汉代真古玉器珍罕,尤其是白玉温润,“汉八刀”简劲有力。汉代玉璧、玉璜、玉剑饰、玉豕、玉蝉和玉韘等,皆为收藏家渴求对象。但汉代刻动物圆雕作品不多。两汉玉圆雕除了玉鸟(以鹰与鸠为主)、玉羊、玉马、玉天禄和玉辟邪外,较少传世或出土者为玉熊及玉牛。东汉有一个时期流行飞熊砚滴此种文房用品,形制具时代风格,多为蹲立式。

砚滴和水注都是用于直接向砚池添水研墨的文房器具,功用相同,但是形制不同。砚滴也称水滴、书滴,是给砚池添水砚墨的小型器皿。砚滴多仿生造型,取材自然,形态各异,妙趣天成。据《饮流斋说瓷》第九“杂具说”中载:“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滴。”

关于砚滴最早的文献记载是西汉刘歆的《西京杂记》:“晋灵公家……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为书滴。”

此外,还有蟾形、玄武形等象生造型砚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越窑青瓷勃兴,这一时期的砚滴风格庄重而富有神秘感,设计灵感多来源于与水相关的动物,如兔、月的象征,属阴,也与水相关。最为常见的是蟾形砚滴,有“蟾宫折桂”的美好寓意。

唐宋砚滴造型多以祥瑞动物为主

唐宋时期,砚滴的风格由庄重神秘转向生动自然,造型多以祥瑞动物为主。蜂形水滴仍很流行,南宋张邦基在《墨庄漫录》卷二曰:“禹余粮石,形势多怪,碗磊百出,或正虾蟆.……可贮水作砚滴。”陆游《不睡》也有:“水冷砚蜂多薄冻,火残香鸭尚微烟。”之诗句,故蟾形水滴又称“砚蟾”。出土和传世的宋代蟾形水滴很多,例如现藏于慈溪市博物馆的越窑青釉砚蟾,蟾蜍体态丰盈,线条柔和,给人以美感。蟾蜍下为托盘,浅腹坦敞,呈荷叶状,内壁刻有纤细叶脉纹,条理清晰,托盘边缘自然内卷,体现了荷叶承重的动态感。托盘有卧足,便于端放。蟾蜍与荷叶的巧妙组合,自然形象,完美地反映了此砚滴与众不同的工艺美学价值。

“文章”介绍,水滴作为精巧的文房器皿不仅受到文人的喜爱,还升入庙堂,成为皇家的宠儿。周必大《玉堂杂记》记载:“御前列金器,如砚匣、压尺、笔格、糊板、水滴之类。”岳珂《槐郯录》中也记载:“御前列金器,如砚匣、压尺、笔格、糊板、水漏之属,计金二百两。”元、明、清时期,砚滴的题材进一步扩大,祥瑞动植物、历史神话人物以及现实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美好事物,都被引入砚滴的设计制作,构思巧妙,精巧别致。

有一件值得一提,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产于南宋时期的龙泉青釉窑船形砚滴是一件古窑址中的采集品,被海内外公认为龙泉青瓷的杰出代表和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烧制工艺代表了龙泉青瓷在鼎盛时期的巅峰水平。该器物是经济地位和文化层次皆处高端的人士才能使用的,它们的前期设计由此款器物的主人去完成,制瓷工匠只要照着烧制就行了,所以这类作品往往集中体现了那一时代的人文价值和艺术水准。

明清御用水滴以仿生造型居多

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皇帝对于文房用具喜爱有加,还经常参与文房的设计制作。中国文房无论从意匠、用料还是制作上,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准。御用水滴以仿生造型居多,材质多种多样,包括瓷、紫砂、玉、石、金属、玳、玛瑙、竹、木等。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砚滴主要分为两种形制,一种是灌、注共用一口,如蟾形砚滴。另一种形制是灌、注分为两口的水滴。砚池容量有限,注水研墨需要细缓的水流,两口砚滴应运而生。这种砚滴进、出水口分设,一上一下,设计更为巧妙,注水方式智慧地利用了虹吸原理,进水口还兼有控制水流的作用,即用手按住断水,放开出水。明代学者陶宗仪就曾在《说鄂三种》中介绍了这种砚滴的使用方法:“捻其窍,则水不滴,放之则滴。”清孙廷诠所著《颜山杂记》记载:“凡为砚滴,先得顶口,次得腹,次得提,后得吐水。”

由此可见,砚滴不仅可以缓缓出水,而且可以通过按压进水口的方式,控制水流,更好地为研墨服务。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