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河畅岸上美!福清治水的秘诀在这里……

夏日傍晚凉风徐徐,福建省福清市高山镇院西村的村民们都喜欢聚到村中心的公园里乘凉,眼前的河道里碧水荡漾,间或有肥硕的河蟹三三两两地爬上岸,让村民们觉得惬意而闲适……然而在一年前,这样的场景是院西村村民们不敢想的,彼时,河道里垃圾成堆、河水干涸,村民们经过时总要掩着鼻走过。
2018年8月起,福清开展“污水零排河”攻坚行动,多举措从源头上整治水环境污染,久久为功,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态势,只为了让福清境内的溪水更清、江水长流。
化废为宝
“小”池塘解决“大”问题
五月的雨季,淅沥沥的雨水打在了池塘里,溅起朵朵水花,池塘的四周是绿油油的农田。雨天池塘的水位升高,池塘里的水顺着铺设的溢洪道,在地上“漫”开,浇灌着百亩良田……
看起来“不起眼”的池塘,却解决了福清市龙田镇东峰村不少因“水”而起的“头疼事”。龙田镇东峰村位于福清的龙高半岛,龙高半岛的水源并不充裕,于是,东峰村的农田灌溉成了问题。
“原先东峰村的农田灌溉基本是‘靠天吃饭’,依靠山上的水源和雨水浇灌农田。”福清市龙田镇水利站负责人林能旺说。
林能旺口中的池塘是“低位治污池塘”,这个原本垃圾遍地、蚊蝇滋生的小水塘,经过整治后不仅成了留住雨水的“蓄水湖”,也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生态湖”。

福清市龙田镇东峰村的“低位蓄水池塘”
据介绍,“低位治污池塘”接纳了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农村生活污水的尾水,并通过水植物、净水动物净化,改善水生态,由此“污水”变“清水”,化废为宝,既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又增加了农田灌溉水源。
东峰村的池塘并非个例,实际上从2018年起,福清在全市438个行政村的1616个自然村全面推进“一村一池塘”建设。截至5月底,福清全市1335个自然村已建成池塘1386口,总面积3283.81亩,其中低位治污池塘194口,面积367.2亩。
农田灌溉需要用水,企业生产同样离不开水。在距离城区不远的福州新区福清新功能区里,宏港集团也在践行着“化废为宝”的绿色发展理念。
宏港集团是福州新区福清新功能区的一家纺织企业,纺织企业染布需要大量用水,染布后会随之产生大量高污染废水。在建厂之初,宏港就铺设了标准严格的污水处理池,经过深度处理后的生产废水,水质符合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2014年,宏港不再满足于污水的深度处理,而是希望实现废水的重新利用,这对环保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4年,我们花费近千万引进了RO反渗透膜污水处理设备,让污水处理变成了污水回用。”宏港集团行政总监林修禧介绍,目前宏港集团的生产废水中,有60%的水可以进行回用,原先染一吨布需要用掉90吨水,如今只需要50~60吨水。
全民动员
“苦”功夫迎来好生态
院西村下辖5个自然村,共有4000多人口,从曾经的小村庄到如今的大村落,与日俱增的不仅有人口,还有倍增的生活垃圾和污水。
院西村有一条渠道贯穿整个村子,这条渠道是福清东张水库灌区的高干渠,以前东张水库每年都会多次放水灌溉。在院西村村主任林文伟的童年记忆里,家门前的这条“小河”总是清水盈盈,下水摸鱼、游泳是常有的。
随着院西村人口渐渐增多,清水“小河”的模样不见了踪影。“大家都把垃圾、生活污水直接倒进高干渠,渠道渐渐变成了‘臭水沟’。”林文伟说。
情况从2018年开始出现转机。这一年,福清开展了湖库水系连通“百村万人”清渠行动,全市共完成清渠清河任务703公里,渠道截污1562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福清农村水系生态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治水后的院西村“水清河畅”
在清渠行动的号召下,为了留住好生态,院西村也下了不少苦功夫。2018年起,院西村组织了村民进行福渠的清污工作,按照地毯式的工作方式,一寸寸清理渠道里的垃圾和淤泥,拔除丛生的杂草。同时,对家家户户进行了截污纳管,从前直接流入福渠的生活污水被拦住了去路,所有的水汇入村子里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据介绍,2018年,福清开展了“污水零排河”攻坚行动,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态势,全市各工业园区、农场、438个行政村都开展了截污治污工作。经过近一年努力,福清市共清淤清障河道494.492公里,市镇村三级以及各企业铺设各类纳污管道294.738公里。
示范先行
“小”成本换得“高”效益
治水的一个难点在于意识的转变,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治水意味着多投入成本,如何让企业意识到污水治理是一项长远的收益?针对此,福清选取治水试点,发挥试点的示范效应。
宏港集团从建厂之初就以打造“绿色工厂”为愿景。“有的人说投入环保不赚钱,但是眼光长远一点来看,环保其实丢掉‘芝麻’,但捡了‘西瓜’。”林修禧说。
宏港集团是许多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的布料供应商。“国际品牌商在选择上游供应商时有诸多考量,环保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林修禧表示,如果纺织企业的环保做得好,那么就更容易获得这些国际品牌的青睐。
宏港集团在污水治理中收益,为工业企业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而在农业领域,福清同样推动示范先行。
在福清市上迳镇共有97家鳗鲡养殖场,其中有10家在泾江流域,上迳镇的经济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带动,而鳗鲡养殖产业的总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30%左右。
养鳗带来了收益,但是给泾江流域的水质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养鳗的饲料中含有磷元素,当养殖池里的水排入泾江,就会增加泾江水的磷含量。”福清市上迳镇镇长翁昭康介绍,按照标准,每升水中的含磷量不能超过0.4毫克,但在整治前,泾江流域的含磷量超过1毫克。
2018年,上迳镇在泾江流域选取了3家鳗鲡养殖场进行尾水排放整改试点,上迳镇梧岗村林秉亮鳗鲡养殖场就被选为试点。2018年9月,梧岗村林秉亮鳗鲡养殖场投入了4万元,再加上镇上补贴的4万元,铺设了污水处理设备。
尽管多花了些成本,但是梧岗村鳗鲡养殖场场主林秉亮觉得心里踏实。“我们的鳗鱼很多都是出口到日本,对鳗鱼的质量要求比较高。”林秉亮说,如果水源地的水质改善了,那么鳗鱼的质量就更有保障了。
“治水是一项系统工程,福清市将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全域综合治水,让水更清,生态更宜居,群众更放心。”福清市“污水零排河”攻坚行动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说。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