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章,领悟“水之美”,做个有道之人

 《道德经》开篇便说:“道可道,非常道;”

  即,我们所形容出来的那些所谓的道,都不是恒常的道。就像是摸到象鼻子,或象腿,象耳朵的盲人一样,无论怎么形容,都是片面的。

  “名可名,非常名”。

  就是对道无法名状的进一步补充。我们要强行给道加上名字,或形容它的状态,没有关系,个人理解不同罢了。但那也不是恒常的名字,或恒常的状态。

  

  道不特指某一具体事物,但道无处不在。我们虽然不能用语言来定义“道”,但是可以用某些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形容道。比如,老子经常用水、婴儿来形容道,这样大家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今天小编带大家来看看《道德经》第八章,领悟“水之美”,学习水的4种美德,也可以悟透何为道,然后努力做个有道之人,做人至柔、至刚,无往而不利。

  

  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人最好最善的品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可以滋养世间万物,可它从不与万物相争,它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地方,所以它更接近于道。

  最高明的做法,就像水一样,能够通利万物,而不与万物撞击。这个思想,也体现在庄子的思想里面,庄子所说的应物无穷,游刃有余,都是在阐述老子的这个思想。因为水没有常形,它是根据外物的情况,来改变自己的形状,沿着空虚的地方,使自己通利过去。从而也避免与万物发生碰撞。这就是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意思。

  

  二.“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其实就是对水德“善利万物而不争”的高度总结。水不仅是像天道那样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万物,而且像天道那样只是贡献、施与,而不与万物争夺名利。

  老子曾说: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是为人处事的法则。

  深以为然,人活一世,不争,才是人生最高级的境界。

  可见老子对不争的推崇,不争真可谓是大智慧,一个人一旦做到了不争,他便远离了灾祸、抱怨和烦恼,一个人只有不争,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和平静。

  为什么越是大智慧的人,越喜欢强调不争呢?因为在表面上争名夺利,显得格局小、度量小,容易与人结仇,难成大事;你越是不争名利,只管耕耘,莫问收获,最后反而名利都来了。

  

  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水处于众人都不愿去的地方,低洼潮湿之处,谁都不愿意去,但它最接近大道。首先水是不争功的,二是它处于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这是处下。不争、处下,那就是与道接近了,这样修道才能增加道性。

  水,从俯瞰万物的高山之巅,顺势而下,滋润万物不求回报已是伟大至极,却又安身于低洼之处。而且,水以柔弱为品德,该流则流,当止则止,无所不可,但就是这无形的柔,可以慢慢化解刚强的力量,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印证。

  

  四.谦虚低调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正是因为水有谦下之德,姿态放得最低,所以它才能汇聚大江大河。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行,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但是,它却永远不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

  

  这几点品行人不必全部掌握,能够真正把握其中一两点便绝对不是简单的人物了。

  纵观历史,实难有人完全达到这种“上善”之境,但若相较来看,却也确有人能够勉强触到。我们普通人纵然不能达到如此完美境界,但只要日常诵经一二,也能将其悟出一番道理。也是非常好的。

  

  道德经在很多人眼里,一直是高深莫测,甚至一读就睡睡着的典籍。今天我就给大家推荐一本“无障碍”阅读的《道德经》

  什么是无障碍阅读呢?

  所有原本一字不落的写在书中,同时给你增加了所有需要加的注释,还有古人研究道德经的人,他们的看法与感悟。读书最重要的,还是你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来理解《道德经》。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