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于桥水库全年的水质都稳定在Ⅲ类以上,部分点位水质达到了Ⅱ类,这标志着水库的水质稳定在标准以内,水库的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日前,于桥水库工作人员向天津市纪委监委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的工作人员介绍水库发生的变化。
于桥水库是天津市重要饮用水源地。天津市纪委监委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围绕于桥水库生态保护工作,制定详细监督清单,对水质监测、周边污染源管控和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等关键环节开展全方位监督。
长期以来,于桥水库北岸自然村和水库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隔离,个别生活污染水流入水库,存在造成水质污染的风险。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紧盯这一问题,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协调属地,尽快制定科学可行的隔离方案,既保证群众生活又防止水质污染。同时,督促职能部门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联动检查,强化于桥水库“南迁北管”措施后的周边村镇环境治理,推动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落实落地,加强对接会商和信息沟通,确保入津断面水质达标。
“现在,水库北岸自然村和水库有了有效的隔离,水库的综合治理效果持续向好。”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
除于桥水库水质达标监督任务,围绕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等重点任务贯彻落实情况,该纪检监察组制定监督工作要点和监督清单,细化16项监督内容,督促各责任单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水质预警监测机制,确保水质提升改善。
水资源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责任主体协同配合。天津市纪委监委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主动加强与津南区、静海区等属地纪委监委的联动协作,形成监督合力。
卫南洼位于天津市津南区绿色生态屏障区内,是津南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中一个重要生态节点,因村民多筑坝蓄水从事水产养殖,建有大小坑塘330余个。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联合津南区纪委监委、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调研式监督,组织专业力量深入现场找“病因”开“药方”,调研发现该处水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部分区域鱼塘退水和农田沥水未经处理排入沟渠、河道,严重影响水质,二是污水处理厂站处理后达标尾水缺少有效利用。随后把发现的问题梳理归类,通过制发建议书、提示函等方式,压实相关责任单位责任,全过程监督推动市区两级谋划、实施区域水生态环境提升项目。津南区纪委监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项目启动、设备安装、项目验收和资金支付等多个方面,全面梳理廉政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完善风险防控机制,采用日常巡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各个环节进行全周期监督。